2)第四十七章 说走不易_第一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示意小吏不用生气:“这个刘范没有别的心思,他是真急着让陛下回京。”

  “相爷宽宏。”小吏赞道,又微微得意,“楚国夫人当然急着让陛下回京,陛下回了京城,天下才能大定,她的功劳也才能大定。”

  崔征看着舆图,舆图上标注着如今大夏卫军的分布,一枚红标鸦头旗点缀的地方最多,武鸦儿真是越来越势大,京城也拿下了。

  小吏知道崔征所想,低低一笑:“相爷,楚国夫人之势,不一定就是武都督之势。”

  崔征看他。

  小吏在他跟前也言语无忌,笑道:“也可能是韩旭韩大人之势。”

  崔征皱眉:“不要说这些荒唐的话。”

  小吏低头应声是,但肩头耸动还在笑。

  崔征没有再理会他,让门外的人去问陛下在做什么,门外很快有人回话,陛下召京城来的老爷们来说话。

  “昨天说了一天一夜还没说尽呢。”小吏笑道。

  “京城啊,大夏数百年的基业繁华,一天一夜怎么说的完。”崔征叹道,起身向外走,“我也去吧。”

  内侍引着老爷们向内走,刘范因为要搬出去,则被内侍引着往外走。

  刘范在廊下停下脚看眼深宫,隐隐见一队人正走动。

  内侍主动道:“刘先生,陛下请京城来的人去说说京城的事,您去不去?”

  刘范摇摇头:“我就不去了,等陛下问现在以及怎么去京城的时候,再觐见吧。”

  内侍笑道:“那很快就要问了,刘先生你应该住在皇宫这里,方便。”

  刘范道:“在宫外也不远。”

  内侍不再劝了,陪着他向外走,打探他一路上的事,苦不苦,累不累,叛军多不多,怎么死了那么多兵马和老爷们?

  “哪有那么多?”刘范打断他,纠正,“我们只带了三千兵马,路上的伤亡不过数十人,至于这些老爷们也不是被叛军杀死的,是路途辛苦生病不幸。”

  内侍哦了声:“这样啊,那还是很不容易啊。”

  刘范道:“这时候哪里有容易的地方,陛下坐在皇宫里,也日夜辛劳不易啊。”

  内侍抚掌笑:“刘先生说得真好。”

  刘范看他一眼摇头:“我说的不好。”

  内侍掩嘴笑:“刘先生真谦虚。”

  他可没有谦虚,刘范看这内侍,又看了眼身后的宫殿,要是姜亮来了,那才叫说的好,只怕从昨天说到现在都还没散场呢。

  你们想听什么他就能给你们说什么,说什么都能让你们想听爱听听的高兴,保管那几个老爷们都没机会张口。

  想到那场面,刘范忍不住笑了,又很快收起笑,心里略有些不是滋味。

  这不是滋味当然不是因为想念姜亮.......

  宫殿里的说话又持续了一天,皇帝与京城的乡老们一同吃了饭菜,不管看到什么,都能勾起京城的回忆。

  “陛下这口味还是京城的口味。”

  “这小菜跟我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

  “当年朕离开京城,父皇特意将御膳房的几个厨子赐给朕,朕在麟州几十年,吃的喝的用的,都还是京城的做法,只是这水土不一样,他们再教出来的徒弟也不一样,口味还是淡去了。”

  说起过去总是让人心酸,几个乡老齐声跪地哽咽:“请陛下尽快回京,让我大夏国泰民安。”

  皇帝一一搀扶起他们:“好,好,好,朕与你们同回京城。”

  喝醉的乡老们抚掌“马上走,明天就走”

  皇帝也跟着他们道:“明天就走,立刻就走。”

  内侍们搀扶着喝醉的乡老们歇息去,崔征则陪同皇帝回到内殿,道:“陛下一动,相当于天下齐动。”

  他拿出一张文书。

  “具体怎么走,臣写了个粗略的章程,请陛下过目。”

  “辛苦相爷了。”皇帝接过文书道,捏在手里没有放下来,又问,“相爷,现在朕回去,你说,合适吗?”

  合适吗?崔征看向皇帝,那意思就是不合适?

  天子回京城是天经地义的,哪有什么不合适!这是什么话?

  皇帝含泪道:“朕现在走了,麟州的子民怎么办啊?”

  .....

  .....

  (谢谢大家追文,一天一张内容很少,怕大家看的无趣辛苦,总是希望给大家带来舒适和轻松,么么哒。)

  请收藏:https://m.diy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