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夜照西楼_一剑曾挡百万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风流枉少年。寒门书生有,大富大贵的书生也是不老少。他们也会在这里一掷千金,广交好友。这一片区域倒是食色美食因有尽有。

  碑林街更是繁荣所在,青楼和酒楼也是多如牛毛,那些刚刚进入东阳城内的赴考士子本来会以为店大欺客,人心地不熟遭到当地人唾弃白眼。但是真正的进入到碑林街后却发现,自己身边的都是外来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些读书人也算是抱团取暖,稍微身世家境比较好的,兜里钱也是比较多,也算是慷慨解囊。不过这些子弟可不是钱多人傻,他们可是另类聪明的一绝,有资格进京赶考的同乡读书人,大多数十寒窗苦读,只差最后的一步了,一旦跳过了最后的这一道龙门。但凡只要是装有感恩之心的人最后记得起在自己最寒酸的时候别人给自己花了二三十文铜板的一餐饱饭,花了半两银子置办上的一身锦衣。

  如果日后可以飞黄腾达,随便的举手之劳,又岂能不乐于扶衬一把当年有恩惠于己的同乡。所以这片碑林每逢这个时候,相比于其他店面的生意,那是显得格外的出彩。而且还有不少已经在外为官的外地人也喜欢隔三差五的来这边呼朋唤友的小聚一番,给同乡后生们大气鼓气或者面授机宜。伴君如伴虎这些官员谁也不知道,谁家的水涨谁家的水落。

  其实这番场景也算东阳王朝的党争之战的一个缩影,自古王权用来掌握天下的自然就是朝廷,而作为帝王之术,党争也不算是特别坏的事情,帝王可以通过党争来把握好自己的分寸,相比于上下朝堂沆瀣一气来说,纷争不断也算是对皇权的几分认可。

  所有的朝官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每个人确是都心知肚明。随着冀州大将军褚萍远走边疆,冀州党也是逐渐凋零,几位从冀州出来的朝官已王爽为代表只落下一个个有名无权的朝子祭酒的位置,但是这几位也不算是特别的在意这些官职虚称,褚萍临走的之前曾和他们把酒言欢一番,告诫他们现在也算是光宗耀祖,至于那些纷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这些可以被称为孤魂游鬼的冀州官吏,在朝堂之上说话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小。

  现在如是中天的朝堂之上明争暗斗的也就是三派,一派是已当朝首辅李敬城为首的首辅党,另一派是已当朝皇帝秦奋的第十三弟秦玉松为首的王爷党,这两派别多年以来也算是台上台下挣乱不休。夹在两派之中的最后一派就成了一支调和剂由吏部尚书王秀,刑部尚书李斌为首的朝臣党。

  夜照楼本来原名风韵楼,但是那时候的生意平平,靠着头牌苏小云倒是勉强可以糊口。但是苏小云被一户江南的丝绸客商赎走以后,生意也是一落千丈。老板头脑灵活在风韵楼进行了

  请收藏:https://m.diy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