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3章 钢铁才是硬道理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记得中央出了一份报告,生铁倒是有41000吨,但钢铁却只有900吨。现在虽然渝城的钢厂开始开工,但还是炼铁为主,四五万吨的铁,钢产量不过也才1500吨的规模。看来蒋中正死霸着位子不挪窝,也不怕羞煞人。”阎锡山不忘嘲讽老蒋一两句。

  “我们今年的生铁产量有80多万吨,之所以钢铁产量那么高,还是多亏了我们新的炼钢法。”周白笑着岔开道。

  他说的是加顶充氧转炉炼钢法,自从发明出了这种方法,产钢的效率大为提高。加之生产的钢材质量好,战区政斧内的几大钢铁厂都开始应用这种方式,转炉的最大规模已经有了50吨的了。若不是生铁铸造的需求也很旺盛,说不定转换的钢铁产量会更多。

  “不止是新的转炉法,今年太原等地利用电炉炼钢都有近万吨的产量。这使得我们高质量的钢铁来源有了保障。”周白继续说道。

  之前华夏产钢铁不少,但造炮用却不行。迫击炮之类的还可以,但大口径的火炮,很多方面的姓能就达不到要求了。

  而此时炮钢的来源多数是电炉生产,最大限度的去除磷硫等有害杂质,控制成分。不止是火炮,机械和车辆的关键部位的钢材以及战舰用的钢材,也有其特殊需要。这些也同样不能简单的应用普通的钢铁。

  钢铁产量是一方面,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水平的标志。资本和人力物力堆积上去,就能获得高产。后世华夏就是这样快速堆积起来的世界第一。但高质量的钢铁还是需要大规模进口。毕竟钢铁的质量是需要工业和科技的系统化的沉淀,是需要严谨的作风一点点的打好的基础。

  一份冶金的具体配方,试验数百上千次是很正常的。所以有些配方是被当做国家的最高机密来对待。

  孟享一方面提供了专门的试验设施,不惜成本的一点点砸下去,耐心的等待着十年磨一剑的成功。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引进德国等成熟的技术。

  虽然一些最新配方是保密的,但一些材料配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是最高机密,这在先锋军和德国友好交换下,就把这些配方弄到了手。还有一些是山寨公司直接出手。当德国人看到山寨公司武器上的钢材后,感觉没必要保密,加上山寨公司的一些高端武器不是轻易就出售的,附加的条件也使得德国人不得不交出了一些机密的配方。

  再者,捷克、比利时等国的冶金水平也很高,搜刮来的专家中也有新奇的收获。

  孟享最得意的就是搜刮了那些捷克、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人才。正是有了他们的加入,才为先锋军打好了工业的人才基础。

  如此情况下,先锋军就把不少冶金配方综合吸收,完善了自己的冶金系统,各方面已经开始齐备。

  先

  请收藏:https://m.diy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