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私下密会_寻龙迷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雅间的窗户打开着。

  外面飘着纷纷的小雪花,南京城冬日多雨阴寒,下雪的机会每年倒也并不多。

  夏原吉望着正在脱去黑色罩袍的郑和笑道:“闻知三保即将远行,连这金陵城中也是飞雪欢送呢!”

  郑和微微一笑,并没答话。

  一时之间,他分辨不出夏原吉此话背后的深意,是否在暗示这京城之中其实并不欢迎他的回来,早就在盼望着他离开了?

  夏原吉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自顾自的坐了下来,郑和的感觉没错,他的话里的确有着这么一层意思。

  他望着面前这个三十多岁脸上却有了些沧桑,皮肤被晒得黝黑的穿着便服的青年,心中也暗自感慨着,看起来这两年的海上生活,他也是受了不少的艰辛苦楚。

  对于郑和此人,夏原吉其实并不反感,相反的倒还有一些欣赏。

  据说郑和本姓马,是明军入滇所俘获的一名战俘,充作奴役,后来才受了净身之礼,成为了燕王朱棣府中的内侍。

  这样的出身,如此的境遇,此人却勤奋好学,而且聪明伶俐,很得朱棣的喜爱。

  甚至于除了胸中有些文墨之外,他还饱读兵书,传闻后来在靖难之役中,关键时刻还曾经镇定自若的指挥军队作战,立下了军功,不过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所以并未见诸于任何记载,不过从朱棣登基之后赐姓为“郑”,并且对他的种种宠信看来,他所立下的这个军功一定不小。

  远的不说,单单就只凭他能够统率万余人的队伍,带着船队远洋两年平安归来这一点,就足以令人钦佩的了。

  然而在私下里,夏原吉和他并不相熟。

  这倒也并不是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他和夏原吉所持的政见有所不同。

  不光是夏原吉,朝中许多重要的文臣,都对像郑和这样受到受到皇上恩封重赏,风光一时无两的这些宦官出身的人物,敬而远之。

  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立朝之时,认为阉宦之乱自古有之,乃历朝历代取祸之道,亡国之本,因而立下严令,宫中内侍不得识字,以防将来可以借此乱政,祸国殃民。

  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更是深得其皇爷爷的影响,立下了各种严刑酷法,内侍们一有过错,经常会遭受重刑,轻则鞭挞杖责,重的甚至于残肢断体,苦不堪言。

  因而当时宫中内侍太监们,无不提心吊胆,对于建文帝更是充满了怨愤。

  而燕王朱棣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暗中与他们结好,以致于到了后来靖难之役时,宫中的内侍们把建文帝这边的大小军情,各种消息,如同雪花一样传递到朱棣的手中,为朱棣后来能够成功攻破南京,赢得胜利,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既然有了功劳,就需要封赏。

  于是朱棣在登基之后,这些原本遭受迫害的内侍太监们便有了重封厚赏,出现了像郑和这

  请收藏:https://m.diy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