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九章 满清再入关_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估计满清八旗的机动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当然不能用于攻城也是相对的,尤其是运往北方攻击唐军的棱堡,反正都在自家的地面上,大炮耗费多长时间运过去也没有关系。

  对于这种危险性,总参谋部却并未重视,这其中最大的依仗就是唐军棱堡体系可不是光挨打不还手的,新式套管钢炮进入全面量产之后,虽然数量还无法满足需要,但是朱聿键早已下令优先供应北方各地,因此如今北方的各个棱堡,都一到两门这样的远程火炮,再配合上之前那些与红衣大炮不相上下的前膛铸钢炮,防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军方的考虑是非常正确的,可是他们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皇太极根本不知道双方火炮的差距,因为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在大明官员的眼中,火炮也是越重就越有威力。

  皇太极考虑到“朝鲜军”战力太强,战胜也得不到太多利益,倒不如去进攻孱弱而富饶的大明朝,危险性小而收益丰厚。这两年皇太极始终不敢动,是害怕自己抽调大军入关,会被“朝鲜军”抄了后路,而有了这些火炮他就有底气了。

  孔有德铸造出的万斤大炮让皇太极信心暴涨,他认为这些火炮应该是远超明军现有装备火炮的存在。满清以弓马见长,发动进攻的时候除非面对坚城,也没有必要动用大炮。

  在麾下各主要城市装备大炮以后,皇太极自认为防御力量充足,就算他出兵也没有了后顾之忧。随后他再次将辽东防务交给了岳托和范文程两人,自己率领五万八旗精锐,再加上十万蒙古联军,再次绕过宁锦防线,从山西大同入寇关内。

  这是继崇祯二年以来,皇太极再一次入寇关内。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满清不但已经从朝鲜军偷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其国力还更胜往昔。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皇太极依照上一次的作战经验,在大明境内快速攻略,一路上攻城掠地扫荡村镇,在聚敛财富的同时还大量抓捕华夏人作为奴隶,仅仅一个月就突入了京畿之地。

  满清再次入寇,一时间举国震动,慌张的崇祯立刻下达勤王令,号召各地巡抚总兵入京勤王。然而这一次关宁军显然打算袖手旁观,祖大寿除了巩固各地防务之外,竟然没有再派兵入关。

  最为积极主动的只有洪承畴率领的山陕大军,他们星夜兼程前往京畿驻守,阻挡满清的侵攻。不过洪承畴所部都是步兵,只有贺人龙手下才有八千铁骑,要想对满清构成威胁不太现实。

  洪承畴只好命令曹文诏等数个总兵分头把守要害地区,限制满清骑兵的活动,而贺人龙在外围进行策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让对方打入京师即可,至于其他地方他就管不了那么的多了。至于其他各省因为大旱粮食不足,哪里还能动用大量军队,仅有附近的几个省才能抽调三五千人勤王,但是这么点人面对满清大军根本不管用,尚未抵达京师就被逐一击溃了。

  请收藏:https://m.diy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