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三章 乡村两三事_重生03之完美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的家地处小镇往北两公里的地方,马路几乎可以直接通到家门口,只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把公的家和马路隔了开来,马路在这头,公的家在那头。

  这条小溪承载了楚城幕的童年的大多数回忆,围河舀水抓小鱼,挖洞抓螃蟹,天气热的时候还可以光着屁股下小溪里游泳。

  楚城幕的狗刨式就是在这条小溪里无师自通的,后来大学游泳课的时候,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改掉,两只胳膊放在胸前刨水的习惯。

  前些年,有几个不知道从哪来的外地人,在小溪上头下了药,结果小溪里的鱼、虾、螃蟹、甚至连蛇都被毒死了,被愤怒的楚家人吊起来用皮带抽得皮开肉绽,直到这两年,小溪才又重新有了几丝生命的气息。

  老楚家的祖籍在壮州,是三百多年前从壮州那边迁过来的,如果深究起来的话,就是清朝康熙年间,持续了很长的湖广填四川期间发生的事情。

  老楚家的族谱厚厚的很大一本,由楚城幕的公在保管,看起来破破烂烂。

  族谱一开始是用毛笔写的,然后变成了很粗的钢笔字迹,后来到了楚城幕公这里,又变成了娟秀的毛笔字,纸张的材质也一直跟随年代在变化,其中甚至还有几张布帛。

  里面记载着,老楚家是怎么来的,也记载着每一支分支去了哪,又是怎么没的。

  每五年一次的大祭祖,是公最高光的时刻,分散到全国各地的老楚家人大多会带着自家的族谱找到公,告诉他,自家娶了几个媳妇儿,又添丁几口,哪些老人又走了。

  公就会戴上厚厚的老花眼镜,再翻开厚厚的族谱,在那一支族人下面对他们家的情况进行备注和修改,那些揣着自家族谱的老人,看到公一笔一笔的把一个一个名字写上去,才会松掉一口气,仿佛不把这些名字记载上去,这些人就不姓楚了似的。

  在当初的动乱的年代里,家里被抢砸了很多东西,这本族谱也被公他们用性命保留了下来,原因很简单,这本族谱记载着血脉,也记载着传承,更记载着人心。

  公一直有个愿望,直到去世也没能完成,那就是找到三百多年前老楚家在壮州的主脉,把自己家的族谱续到本家的族谱上。

  后来老楚退休以后,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在遵义找到了他们,完成了公的遗愿,据说那天场面很隆重,又是三牲,又是祭天,又是祭祖,楚城幕却是没有看到。

  老家这边十里八乡大多姓楚,就是不姓楚也会带点血缘关系,或者是亲戚关系。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在条件艰难的年代里,老楚家隔壁以前有一家人,现在已经搬走了,是楚城幕公的堂兄弟,论起来楚城幕应该管他叫幺公,幺公的老婆,自然就是幺婆了。

  幺婆不是个省油的灯,有道是穷生奸计,富涨良心。说白了,穷

  请收藏:https://m.diy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