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三十八章 忠君忠国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部大员和御史,蒙古女真做武官的更是一抓一大把,朝鲜官员为数也不少,就连倭国琉球交趾籍贯的官员可谓是应有尽有,这就是夷人入华即为华了。

  反正徐灏的一句话,使得在建的清真北大寺和泊头清真寺一直完整延续了千年之久。

  历史上两寺都被焚烧过,学聪明的回人这才改为了传统样式。据说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要修缮金銮殿,从南方运来大批木料经京杭大运河抵达沧州时,李自成的农民军攻下了燕京城,这批木料就被回族官员用来修缮清真寺了。

  沧州乃运河的必经之路,贯穿全境造就了市井繁华,名胜古迹处处。也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民风很是剽悍,徐灏饶有兴致的沿着岸边观赏本地风土人情。

  徐灏并未马上随朱高炽返回北平,把军权交给张玉后留了下来,对此张玉也无可奈何,朱棣得知后也没说什么。

  沧州地底下好像埋着储量客观的石油,徐灏最近正在琢磨着道路问题,木质车轮太不方便了,南方行船北方走车,如果能在北方和辽东修建纵横交错类似现代化的公路,是不是利于国家呢?

  说起来早在汉朝就已经发现并开始利用石油了,起先叫做肥,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里首次把此种天然矿物称为石油,还试着用原油燃烧生成的煤烟制成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元朝时延长县建了油井,作为治疗驼马养牛的疥癣,明朝以来光延长县即岁供四百斤,因此北平之战被徐灏使用作为守城之用。

  “可惜当年没学化工啊!”

  走在堤坝上的徐灏一声长叹,努力回忆着天然沥青的分布地,似乎主要是在西北地区,青海四川一带。

  徐灏也不太清楚沥青路面有什么优缺点,但沥青是防潮防水防腐蚀的好东西,用来修筑水坝或应用在船上或许会很合适。

  走累了坐进马车,在五十名亲卫的保护下一路颠簸朝着住处而去,徐灏习惯姓的思索橡胶车轮,可惜橡胶树远在南美洲。

  就在他流连于沧州的时候,开始强攻济南的燕军久攻不克,朱棣不想动用火炮使得伤亡过重,下令筑坝截断河流以灌城,果然使得城中军民为之惊慌。

  有谋士王度献计献策,布政使铁铉遂镇定自若,让守城的军士痛哭济南急矣,亡无曰矣!

  把所有守城器械全都搬走,铁铉以示无心防守了,派出千人出城诈降。

  作为代表的乡绅跪在地上,大呼道:“歼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谁非高皇帝子?谁非高皇帝臣民?其又奚择焉!唯是东海之民,不习兵革,闻大军压境,将谓聚而歼旃,是失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之意也。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具壶浆以迎。”

  朱棣听完很是高兴,第二天坐着骏马走向城门,为了表示诚意,随行的除了举着伞盖的侍卫之外,仅仅带了身穿鲜明甲胄的骑士十余人。

  过了桥直至城下,城门缓缓开启,里面传出铺天盖地的欢呼千岁之声,朱棣也不禁十分得意,兵不血刃即拿下了山东首府济南城,连胜朝廷百万大军,相比之下徐灏的战绩实在不值一提。

  此时此刻城头上的徐汶心跳起来,紧紧握着手中被装饰成旗帜的燧发枪,犹豫着是该射死燕王名震天下好呢?还是打死不远处的杀父仇人徐辉祖呢?

  看了眼远处旌旗招展,士气如虹的十几万燕军,徐汶咬紧牙关抢先朝着徐辉祖勾动扳机。

  砰!毫无防备的徐辉祖随即仰面跌倒。(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diy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